降央卓瑪在《故鄉(xiāng)歌謠》唱道:“草綠草黃云起云落,青蔥少年時光催老?!彼闫饋?#xff0c;從穿上軍裝戎馬北疆,已四十余載。四十年前的家鄉(xiāng)景象夢牽魂繞,四十年中的家鄉(xiāng)變化叫人感慨萬千、喜上眉梢,心潮逐浪高……。
我的家鄉(xiāng)山東省無棣縣,地處山東省最北部,在渤海灣的西南岸。是京津唐和山東半島兩大經(jīng)濟區(qū)的交匯點,素有“冀魯樞紐”和“齊燕要塞”之稱,是黃河三角洲綜合開發(fā)重點區(qū)域,也是“海上山東”建設(shè)的前沿陣地。然而,撫今追昔,幸福中多了些苦澀,快樂中添了些傷愁。無棣的變遷濃縮了前輩的酸甜苦辣,也彰顯著前輩奮斗不屈的精神,更會成為后輩踔厲奮發(fā)、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。
追思無棣的前世今生,都與無棣作為曾經(jīng)的黃河入海口有很大關(guān)系。據(jù)史料記載,公元前602年,黃河在河北滄州境內(nèi)入海,公元11年改道在山東利津一帶入海,到1048年黃河再次改道在河北青縣入海。時間到了1060年,黃河在商胡埽下游今南樂西度決口,分流經(jīng)今朝城、館陶、樂陵、無棣入海,宋人稱此河為“東流”。黃河這一“東流”歷經(jīng)68年,直到1128年,即建炎二年,為抵御金兵南下,東京守將杜亮在滑州人為決開黃河堤防,向東南分由泗水和濟水入海,至此,無棣黃河“東流”阻斷。
唐代詩人李白在《將進酒·君不見》詩中曰:“君不見,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。”既表達著黃河之水洶涌澎湃的氣勢,也表達著黃河之水奔騰向前的精神。據(jù)史料考證,黃河形成要在一萬年到十萬年之間,除人為因素,在他從青藏高原奔騰而下的歲月里,歷經(jīng)九曲十八彎,大多選擇在地勢低洼、灘涂緩慢的濱州、滄州地域入渤海。歷史上,黃河以“善淤、善決、善徙”著稱,黃河攜帶大量細粒黃土物質(zhì),長期周而復始地在渤海灣南岸、西岸遷徙,在此塑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淤泥質(zhì)海岸。正是這種地理特征,在史上濱州、滄州的廣大地域土地貧瘠,鹽堿灘遍野,可謂悲歌凄涼。許多朝代,要將重犯要犯發(fā)配滄州,可見地理條件之艱苦。
古人講,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。但無棣境內(nèi)乃至方圓幾百里,只有一座體量較小的碣石山,兒時多叫大山。碣石山位于無棣縣城北30公里處的大山村旁,海拔63.4米,方圓0.39平方公里,系73萬年前火山爆發(fā)噴出而形成的錐形復合火山堆,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,也是華北平原唯一露頭的火山,被譽為“京南第一山”。碣石山獨特的風景吸引著方圓百姓,不知何時形成了大山集市。逢年過節(jié),小孩們都要跟著大人去趕集。集市上賣吃的、穿的、用的很全,尤其是臘月二十八的年前大集,貨物更加齊全,車水馬龍、人聲鼎沸、好不熱鬧。有一年趕大集,遇見了鞭炮炸市,鞭炮齊響驚天動地,瞬時,一馬車的鞭炮化為灰燼。主家心痛地哭天喊地,讓人心碎。上初中時登過一次碣石山,也有“會當凌絕頂,一覽眾山小”的感觸。當兵后再也沒趕過大山集,但集市的不少場景記憶猶新。1998年,碣石山被山東省政府列為省級地質(zhì)遺跡自然保護區(qū),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(qū)。
無棣大多是渤海的退海之地,其東北部灘涂鹽堿地眾多。每年春天,地上泛起鹽堿土,一眼望去,白茫茫無邊無際。若遇大風天氣,風吹起的鹽堿土在空氣中彌漫,到處都是海腥的氣味。鹽堿地貧瘠,很難種莊稼、長花草,經(jīng)過改良的鹽堿地種出的莊稼產(chǎn)量低,在我兒時的年代,小麥的產(chǎn)量每畝不過百多斤。但鹽堿地也有好的一面,有的樹木、植被抗鹽堿能力強,如能開花結(jié)果,特色也非常明顯。無棣的小棗肉呈銀絲,甘甜肉厚,有棗鄉(xiāng)之美譽。如今的小棗改良成冬棗,清脆鮮甜暢銷國內(nèi)外。鹽堿地也非常適合棉花生長,過去白茫茫的鹽堿地現(xiàn)成了萬畝棉田,結(jié)出的棉桃又大又多,到秋天一望無際的棉田梨花雪白,十分誘人。
現(xiàn)代詩人張茂盛在《海葚子》詩中寫道:“人間圣果何處尋,苦海延邊深扎根?!痹谖业募亦l(xiāng)海葚子是天賜良果。海葚子,別名海葚子棵,落葉灌木。海葚子,沒有主干,枝枝叉叉,一叢一叢的,生長在路邊,渠旁、溝坎、鹽堿灘上,是苦海延邊的主要植被。海葚子春末發(fā)芽,葉片綠中泛白,葉類似枸杞而多肉。初夏開花,花小五瓣呈白色、淡黃色,花期半月有余。果實球狀漿果,大如紅豆,成熟后呈紫紅色。每到海葚子成熟的季節(jié),方圓十里八鄉(xiāng)的人們都涌向海灘,去采摘這人間圣果。記得有一年,我的三位姐姐同村里的姐妹們相約去摘海葚子,凌晨5點多出發(fā),步行10多公里,下午3點多滿載而歸。母親趕忙清洗,給我們熬了一大鍋海葚子湯,味道鮮美,甜中略帶咸味,今天想起來仍有余香在口中。
無棣與黃驊相連的海岸線有一個天然形成的貝殼堤島,是世界上三大古貝殼堤之一,位于沿海,自西向東分布著六條與海岸線基本平行的古貝殼堤,這就成為渤海灣海岸線向渤海延伸的腳印。貝殼堤島占地面積約80480公頃,目前仍有形成三條貝殼堤島的趨勢。上個世紀七十年代,生產(chǎn)隊購置了機帆船,在休漁期要組織人員到貝殼堤島運貝殼,爾后沿河而上,送到河邊的水泥廠作原料,每天要運送好幾趟。我的姐姐們也時常跟船出發(fā),有時候在貝殼堤島勞動個把月。據(jù)姐姐們講,白天太陽照在海灘,溫度宜人,而到夜晚海風卷著海腥吹來,又冷氣味又難聞。偶爾聽到幾聲怪叫,讓人心驚肉跳。后來,貝殼又用來生產(chǎn)貝瓷,產(chǎn)品有餐具茶具多種,晶瑩剔透,玲瓏別致,銷路極好。直到1998年,貝殼堤島與濕地系統(tǒng)被山東省劃為自然保護區(qū),貝殼堤自然遺跡才得以妥善保護。
無棣在渤海延邊,無垠的灘涂地自然應(yīng)充分利用。先是1958年開始籌建埕口鹽場。1959年埕口鹽場正式列為國家建設(shè)項目。設(shè)計鹽田面積84.44萬公畝,年產(chǎn)原鹽110萬噸的化工用鹽,至1985年,全場總占地面積66.97萬公畝。在春秋時節(jié),鹽場經(jīng)常晾曬堆垛起的成品鹽,蓋著鹽的葦氈揭去,座座銀白色的鹽山呈現(xiàn)出來,一眼望去,讓人心曠神怡。改革開放后,家鄉(xiāng)的土地上建起了魯北化工集團,成了無棣的支柱產(chǎn)業(yè)。到后來成立了北海經(jīng)濟開發(fā)區(qū),許多大型企業(yè)安家在鹽堿灘上?,F(xiàn)如今,鹽堿灘成了發(fā)展經(jīng)濟的金銀灘。
無棣處在渤海岸邊,上世紀八十年代前交通條件差,從鄉(xiāng)鎮(zhèn)到縣城只有一條簡陋的公路。要乘坐火車出遠門,就得到濟南或滄州。如今,公路貫通無棣南北、東西,村村都通了公路。從遼寧丹東到廣西龍興的G228沿海國道正在建設(shè)中,架在原黃河入??诘奶谞柡哟髽蚴窃擁椖亢诵碾y點工程。主橋設(shè)計為混合梁連續(xù)鋼構(gòu)橋,跨境達338米,是世界第一跨徑梁橋。套爾河大橋全長4168米,建成通車后,你可盡情領(lǐng)略無棣境內(nèi)渤海灣的無限風光。途徑無棣的高鐵項目也已通過論證,正在籌建當中。除此,無棣充分利用地域優(yōu)勢,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修建港口。2007年,濱州市政府重新確定了“以港興市”戰(zhàn)略,自此濱州港不斷發(fā)展。截止2020年,濱州港已建成東、西兩條防波堤及17公里集疏運通道,3萬噸級航道建成通航,成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,是山東省會城市群經(jīng)濟圈最近的出海通道。
站在濱州港向渤海延伸的大堤上,看那旭日東升的萬道曙光,暢想新時代新征程,讓人浮想聯(lián)翩、熱血沸騰、斗志倍增,心會隨著那渤海灣的濤聲奔向遠方。家鄉(xiāng)的景讓人思戀,家鄉(xiāng)的情更鼓舞人去追尋夢想……。